在徐州看牙周病找滕艳秋医生怎么样?
近有位在徐州工作的老同学问我:"牙周炎反反复复好几年了,听说博爱口腔的滕艳秋医生看这个很,你了解吗?"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决定好好了解一下这位医生。
一、从医十余年的"老将"
次见到滕艳秋医生是在博爱口腔的诊室里。这位扎着利落马尾的女医生,正弯腰轻声和一位老年患者交流。白大褂口袋里插着几支笔,桌上整齐摆着检查器械,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。
翻看她的履历,南京大学科班出身,10多年扎根临床,从基础的补牙、拔牙到复杂的根管治疗,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医师的位置。这个成长轨迹在牙科医生中很有代表性——没有捷径,全靠一个个病例的积累。
二、患者口中的"细致派"
在候诊区和几位患者闲聊时,听到多的评价是"仔细"。有位大姐说:"上次滕医生给我检查牙龈,连里面的牙齿都看得特别认真,还画了示意图告诉我问题在哪。"这种不厌其烦的沟通方式,在牙科治疗别重要。
另一位年轻患者提起:"做根管治疗那天,滕医生发现我特别紧张,每次操作前都会提醒'接下来会有点酸,坚持三秒就好',这种提前预告让我安心不少。"能把操作转化成患者能理解的语言,确实是种本事。
三、专攻领域的"分水岭"
在牙科领域,滕医生主要深耕三个方向:
- 牙周病治疗:针对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等常见问题
- 牙体牙髓病:包括蛀牙、牙敏感等牙齿硬组织疾病
- 根尖周病:解决牙根发炎、瘘管等疑难情况
有次碰巧看到她在给实习生讲解:"治牙周病就像打理花园,既要清除病害,又要创造适合的环境。"这种形象的比喻,透露出她对治疗理念的独到理解。
四、日常工作的"显微镜"
跟诊时注意到,滕医生有个习惯——每次治疗前总会调整三次灯光角度。她解释说:"牙齿有很多隐蔽面,多一个角度就可能发现新问题。"这种对细节的执着,或许就是她获得患者信任的原因。
有次临近下班,来了位急性牙痛的患者。本来可以转急诊,但她还是重新穿上手套:"急性根尖炎拖不得,我晚走半小时,患者能少遭一晚上罪。"这样的选择,在从医生涯中可能已重复过千百次。
五、给患者的建议
和滕医生聊起就诊建议,她特别强调:"牙周病是慢性病,就像高血压需要定期管理。很多患者治疗后不复查,等再疼时往往已很。"她总是要求患者三个月到半年回来检查一次,这种负的态度令人敬佩。
临走时看到诊室墙上挂着的字——"有时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"。这大概就是像滕艳秋这样的口腔医生,十年如一日坚持的职业信仰吧。